行业资讯 常见问题 企业专题
深度|巨变之下,环保行业还有什么前途?
上传时间:2021-02-04 09:54:43
正如眼下所呈现的,环保行业最近几年变化巨大。

 

环保行业有2万多家公司、超过70万从业者,在这么多公司和从业者中,活得好的在极少数。 在行业巨变之下,绝大多数企业和从业者都需要考虑一个重大问题——环保行业还有什么前途? 对于整个环保行业,不管是企业还是个人,当下都是需要迫切考虑前途问题的历史节点。

 

目前可见的,行业头部的民企是已经考虑了这个问题并做出了抉择的,即“站队国企”风潮。也就是说,对于这些头部民营企业,“站队国企”就是他们的前途所在。

 

头部企业因为体量较大,体量越大其旧模式与新环境的矛盾也就愈早出现。 而在这场巨变之下,不论体量大小,不论企业还是个人,前途问题都迫在眉睫。

 

环保行业还有什么前途?对于这个问题,安川环保将在本文从两个方面进行解读:一、现状;二、前途。

 

 

 

 

一、环保行业的现状  要想把握前途,必先搞清现状。 要把环保行业说清楚是件庞大、复杂的事,但认清现状,只需要把握以下几个底层的特质就够了:

 

1、行业整体处在“大修大建”的阶段

 

一个经济体发展环保行业的过程是怎样的?目前来看基本上都是发达国家走过的那一套——开始顾不上,后来慢慢重视起来,最后逐渐发展成熟。我国环保行业发展较晚,大致的轨迹也是如此,当前正处在逐渐重视起来的阶段。就行业自身的成长,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从无到有,二、从有到优。

 

当前无疑是处在从无到有的阶段,在水、固、气、废这几个板块中,也就水处理领域发展相对有模有样,但总体上都处在“大修大建”的状态。这一点在过去表现得非常明显,可以说近几年来业内所有的动静都是基于这一基层特质出现的,列举几例:

 

其一,可以解释“国企进场”、“头部民企站队国企”等典型现象,因为任何一个行业一旦搞“大修大建”,岂能少了国企的参与?国企参与了,民企小弟们只能站队分羹;

 

其二,可以解释这几年的环保创业热潮,因为谁都知道搞工程建设是少有的来钱快的营生,业内不少干环保的就是从其他的工程领域进来的,鱼龙混杂由此而生;

 

其三,可以解释环保行业“靠资源”的弊端,搞工程能挣钱,人人都想搞,到底谁做,那就得拉一拉关系,拼一拼资源了,“靠资源”的风气就这么起来了。

 

综合上述三例可知,环保行业空间很大,但暂时和绝大多数环保公司无关。

 

(PS:因为虽然有国企进入,但环保行业目前的野战部队仍然是广大中小环保民企,而上面这三条对本行业民企而言全是不利因素,无论是跟国企竞争、外来企业竞争还是拼政府关系,民企毫无优势可言,只能赚点辛苦钱。

 

这种状态会持续多久? 不出意外,即将到来的十四五规划,都将是“从无到有”修建时期,各个细分领域都是这样。(PS:得,至少五年维持现状,从无到有尚且如此,那从有到优的时间就更长了。)

 

环保行业的这一底层特质非常重要,将在当下和未来较长的一段时间决定行业的模式、市场、企业和人的发展轨迹。 所以,基于这一认知,前途问题必须考虑。

 

2、两极分化严重

 

在逼仄、失衡的市场机制下,环保行业两极分化已经非常严重,这种畸形在市场分配、企业量级和从业者的待遇等方面表现得尤为明显。

 

“资源为王”的规则彻底扭曲了行业的良性竞争机制,很多项目落地必须要经过层层盘剥,一个项目在规划的时候是超级豪华升级版,等到落地变成了超低简配乞丐版。 这就导致,环保这件于社会和经济发展意义重大的事总是离实干家太远。

 

所以,环保行业虽大,但是能做大、做久的企业很少,而能做大的也未必是优质的企业。 至于环保从业者,行业里面混圈子、搞人脉的人要远远优于钻研技术、提升服务的人,两类人的待遇也是天壤之别。 行业里面70多万人,高收入人群占了极少数。环保行业的市场和收入目前就是这样配置的,对很多没资源、不会混圈子的企业和人,前途问题还是要考虑。

 

3、对待技术的态度和理念太差

 

环保行业当然不是高精尖技术领域,但最起码是一个技术广泛应用的领域,就任何一个简单的污水处理站,不用懂专业懂技术的人,能运行好吗? 但是,目前行业内对待技术的态度和理念太差,严重不到位,别说小的处理站点,一些大的污水厂都是三姑六婆、乱七八糟的人在掌控。长期以来,投机分子宣扬环保没有技术含量的言论,可是面对同样的项目概况,国外的企业上手时,差距立现。

 

差在什么地方?绝对不是掌握的技术落后,而是对待技术的态度和理念太差。

单就技术而言,我们是掌握了的,但是我们对待技术的态度和理念很差劲儿,态度不行、理念落后,干出来的活儿能好?这是行业对民营企业很不利的一个特质,民营企业的优势是钻研技术、提升效果、优化服务,但是现阶段,这些东西都不受待见。(PS:现在就相当于新旧时代交替,国家大力整治环保行业,大家表面上积极配合,而一到落地执行还是按照以前的方式办事儿,制造业和环保行业都还没有准备好冲击高端,连观念都没有转过来。)

 

4、市场的集中化趋势明显

 

政策趋严之后,环保市场确实得到了刺激和升级,这个简单的逻辑一度吸引了大批的人进来做环保。但是,这个逻辑只能支撑最初短期的发展轨迹,再往后到现在就不灵了。 当政府逐渐扭转观念、国企大队进场之后,水处理释放的模式变成了由点到面,连片整治、区域治理、规模效应、协同效应等思路开始成为主流。(PS:这是典型的大工程基建模式,国家企图一步到位,一劳永逸)

 

这种治理思路下,小企业连上牌桌的机会都没有。(PS:企业太小,干不了大事)

 

相反,这正是国企进场的充要条件。抛开短期的政策等情况,就环保行业的大趋势而言,一定符合一个发展的基本规律,即“环保大势、分久必合”,环保行业长期散乱的局面必然是要走向终结的,而形势和政策加速了这一进程。 所以,未来的环保行业,散兵游勇必将消失。(PS:我倒是挺期待的,至于这个未来到底有多远,就不得而知了。)

 

5、监管机制不成熟、效果时代在望

 

一个领域的成熟,硬件和软件都要成熟,硬件主要包含环保企业、基础的处理设施和配套设施;软件则包括机构强化、法规建设、监管机制建设等。

 

当然,光是有这些东西还不行,要在发展过程中软硬结合才行。现在政府搞环保和早期搞交通管理是一个道理,最开始先要修好路,然后是加装红绿灯、监控摄像等等管理设施,光有这些就够了吗?还差最重要的一步——交警有效高效的执法执勤。没有最后一步,前面的都是白搭,想起早年一个交通事故:

早些年,某外地车辆来到了一当地小镇,车辆行驶在马路上,走到十字路口时红灯亮起,外地车本能地停了下来,但是停车的一瞬间,后面的本地车毫无征兆地就追尾了。事发的原因竟然是,事发所在地发展落后,道路上虽然装了红绿灯这些设施,但是执法还没有做起来,所以当地车辆还没有养成红灯停的习惯,因为闯了红灯也没人管。环保行业很大程度上就处在这个阶段,行业混乱可想而知。面子工程、行业鱼龙混杂、没门槛、靠关系这些乱象皆起于此端。 没有监管的环保行业是不可能进步的。

当然,好的情况是,现在国家在逐渐地抓监管,今年又发起了第二轮环保督查,但这个过程是很多企业和人要考虑的。

 

环保行业目前所有的现象和问题都能在上述5个特质中找到根本原因,而从这5项特质也能反推行业现状和未来的发展情况,而在此基础上就可以考虑自身的发展前途了。

 

二、环保行业的前途

 

首先需要强调的是,上篇所讲的行业现状,既是当前的情况,也将是未来一段时间的情况,其中大部分特质至少维持5年以上。所以,关于行业前途就存在中、长期两个阶段的情况。下面就企业和个人两个方面展开。

 

1、环保企业的前途

 

关于国企:短期内,国企将是环保行业各领域的绝对主导者,这一点在国情、行业属性、时代背景等各个方面都有其必然性,接下来,国家层面的一个重量级规划是“十四五”,“十四五”期间的环保会怎样?基于现状可以做两方面的大概判断:一方面是延续当前环保政策、规划的力度,“十四五”环保的顶层设计不会减弱;另一方面是受限于当前环保基础建设薄弱落后,“十四五”环保产业的主旋律还是“大修大建”。在这两个判断之下,环保行业的现状必然会在“十四五”期间持续,国企占绝对主导地位这一行业格局也就会一直存在。这个逻辑在水处理、固废处理等工程属性较强的领域是一样的。

 

有机构预测:“十四五”期间,新建排污管网需投资 4500 亿元以上;同时,国家将大力 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预计总投资需 1000 亿元左右;此外,国际将更加重视污泥处理处置及资源化利用,每年大约需 190 亿元左右。综上可知,光是市政污水领域就是万亿级的市场。

 

长期来看,随着“大修大建”阶段的结束,国企原来的优势会减弱,但是仍然占据行业绝对的资源和市场。到时候,国企会以多大程度来参与环保,有待彼时政策、行业状况等具体情况的分析。

 

关于民企:短期内,基于上篇中“两极分化严重”、“市场的集中化趋势明显”这两个行业特质进行分析可知,环保民营企业在工程项目这个赛道上的空间将微乎其微。在市场集中化、两极分化的趋势下,环保行业一大批小鱼小虾正在消亡。短期内大多数民营的企业的出路是为行业的顶层企业提供配套服务,比如环保设备的制造和安装等等。在此过程中,也不排除不差钱的主在产业链中进行整合,不过这种情况即便有也会很少。前段时间有民企的老板问我,未来应该往哪个方向走,我给他的回答是多和说得上话的国企探讨,问问有什么需求。除此之外,还要考虑行业品质总体向好的趋势,总而言之,在民企这个领域里面,竞争和淘汰必然会加剧。

 

长期来看民营企业仍将是行业不可或缺的力量,而且有很大可能会迎来又一个专属的红利期——运营时代。如上篇分析,行业当前整体处在从无到有的“修建时代”,所以各个领域都以建设为主,在此之后必然会进入从有到优的“运营时代”。在不同阶段,不同企业的优势不同,“修建时代”对重资产、工程性的企业比较适宜,因为各领域都需要基础性的建设,市场看重企业在资金、规模、工程建设上的能力,这很显然是国企的菜。

 

而在“运营时代”,基础设施已经到位,环保的主旋律将会从重建设转为重运营、看效果,这对轻资产、技术性的企业较为适宜,市场主要看重企业在技术服务上的能力,而服务性需求天然地适宜市场化。当然,适宜市场化不等于一定会市场化,但是从最佳地解决问题的角度看,这种趋势的可能性很大,也就是说民营企业的下一个机会在“运营时代”。做此判断的另一个依据是国家始终秉持的改革开放路线。

 

2、环保人的前途

 

这个问题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因为环保行业这几年是政策热、呼声高,但大多数环保从业者的收入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这是很多人考虑前途问题的主要原因。 

 

事实上,环保人的前途就在环保企业的前途中。过去几年,环保从业者普遍收入与政策等不符的原因也在于企业这一环。因为长期以来,环保企业的发展主要依赖的是关系,而不像互联网企业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尽管环保也是技术活儿,但是大多数情况下,技术是不被当回事儿的。所以,环保从业者的前途就在于能把自己当回事儿的平台,但是环保行业数万家企业,合计所能提供的这种岗位有,但不多。什么公司能够且愿意提供这样的岗位,根据上述对环保企业前途的分析可以知悉。这里特别对两类人群分析。

 

刚毕业的人:对于刚毕业的人群,考虑成长的优先级大于考虑收入,根据行业现状以及企业的情况,很显然去行业头部的企业是最佳选择。因为成长期的人群最需要的就是开眼界,而在大的平台上你才能看到更大的商业(项目)、更规范的的管理、更高层次的人。

 

技术人群:在环保这个技术垂直领域内,很多时候技术人群一直不那么受重视,处境尴尬,且未来一段时间可能还得尬下去。但是,有两点要强调,一是尽管大环境如此,但是凤凰还是有梧桐树可栖的,毕竟选择大于努力。未来不同阶段哪个方向有梧桐树,上面也分析到了。

 

总    结

 

辨别趋势比追赶趋势更加重要,正确选择远比瞎努力重要。你的现状源于你过去的判断和选择,你的未来取决于你现在的判断和选择。没有好时候,也没有坏时候,环保行业也是这样,关键在于辨别和选择。

 

任何行业与时代发展趋势都是有惯性的,所以现实生活中随波逐流和特立独行最后所达到的成就其实都差不多。

 

即便达到顶点巅峰了也不会立刻衰落下去,而是按惯性继续向前发展一段时间再慢慢回落。

 

同样地,人做事也存在滞后效应,一开始做的事效果要隔一段时间才显现出来。所以选择要慢,而一旦决定,更改之前,更要慢。

 

以滞后效应来看,中国至少会继续发展到2050年,现阶段互联网行业至少还有十年黄金期,房地产也不会突然腰斩,房价仍然会跟着通货膨胀一起涨,环保行业也不会突然崛起,仍然需要厚积薄发,以五年十年为一个周期默默积蓄力量,祸不单行但你可以斩断厄运及时认命止损。

 

具体到环保行业,接下来的大修大建阶段其实对广大中小民营企业和个人发展没什么用,甚至有害。所有的资源与红利都将集中在地方政府和国企大民营企业手里。环保行业由于基础设施还没到位,所以广大民营环保企业仍旧只能也只想着按照以前的规矩做事,这实际上是非常危险的,如果十年后行业变革与中老年危机一起来的话人未必能承受得住。

 

对个人而言,还是要读研,争取考到985211考上公务员或者去相关国企以及大的民营环保企业工作。努力去做研发、运营这类可以随时间越来越增值越来越不可替代的职业,即便刚开始工资不高。如果不得已只有小企业,选择努力求变重视技术的小民企,未来环保行业的民企只有靠技术才能与国企形成非对称优势,也只有靠技术才能生存下来,这个技术可以是硬性的研发实力,也可以是随时间不断增长的运营经验。这两个都需要终生自觉学习把一个东西或一件事做到极致的能力,无法被AI替代。(千万不要觉得自己很牛逼,逆袭是一辈子的事情。时间是你的朋友,时机不是。)

“据教育部官网2020年9月30日消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十六次会议已审议通过《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方案指出,到2025年,以国家重大战略、关键领域和社会重大需求为重点,增设一批硕士、博士专业学位类别,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大到硕士研究生招生总规模的三分之二左右,大幅增加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数量。” 
综上,国家不仅要扩招硕士,还要对博士开闸放水了~~~,因为国家对标的是美国,与美国相比,我国所有产业特别是理工科中高端制造业中的信息软硬件产业、制药、机械产业、汽车产业等全处于落后状态,而且是从基础研究到应用领域的全产业链落后。

年轻人在做任何决定之前应该做好准备,三思而行,但是对于想清楚的事情,做起来就不要犹豫。很多事情你在做成之后,回过头来看成功的概率不过5%甚至更低。如果你在做之前就开始算概率,很多事根本不会开始做。年轻人和老年人的一个差别在于,前者很多时候不知艰难,努力去做了,也就做成了,而后者因为有过失败的教训,知道一件事不是那么容易做成,想想做成的可能性,算算成本,还没有开始,就已经放弃了。努力了,至少还有一个希望;放弃了,则永远不可能有希望。

 

个人收入最终的水平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个是起点,一个是增长的斜率。通常,学位越高,起点越高,当然还要再加一个条件,就是那些学位不是混出来的(中国的大学教育实在是令人不敢恭维,就连研究生教育至少都有三分之一的学校全靠混,正所谓大学考进去,修行靠自身)。接下来,学识越高,人越努力,增长斜率就越高。注意,这里增长斜率取决于两个因素,而不是一个,个别高学历的人忽视了后来的努力,自然不会有什么进步。今天如果不接受像样的教育,起点低,成长慢,我实在看不出有什么优势可言。人要善于站在高起点上往前走,而不是先退回到最低点,这是基本的常识。 

 

未来中国的社会可能会更像今天的美国。那么今天的美国谁能成为富人呢?从比例上来讲,如果你拥有研究生的学位,比高中没有毕业的人,概率大30倍。具体的数据是这样的,拥有研究生学位的人,在40岁的时候,有38%的家庭具有百万美元以上的净资产。本科毕业的,这个比例就降低到了22%,高中毕业的,这个比例只有6%,而高中没有毕业的,这个比例只有1%略微多一点。因此,知识就是力量这件事可不是白说的。至于同是大学毕业,有人挣到了钱,有人没有,除了能力的差异,见识的差异也起了很重要。

你并不贫穷,但是如果有些事情做不好,那么你所处的地位可能和贫穷差不多。在这种情况下,人的心理能否接受自己不如别人,在可能会被别人嘲笑的情况下,是否还能努力往前走,直到改变自己的状态, 就是一个考验了,这和走出贫困差不多。

 

你一辈子会在很多时候感受到自己的“贫穷”,这时你是否还愿意融入一个更“富有”、更高层次的环境,就决定了你是否能够不断进步。很多人的进步到30多岁就停止了,只有很少的人一直能够坚持到老年。永远要承认自己的贫穷,不要担心别人的白眼,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富有起来。

 

做任何事情,谁都不是天生就能做好,做不好事情被人嘲笑是难免的。不能指望别人永远给你留情面,只有自己把事情做好,才是为自己 保留情面唯一可行的方法。希望你把各种挫折和匮乏作为自己的动力。

 

学校宣传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社会表示哪有这么便宜的好事,努力只是必要条件,远不是充分条件,还有身处的工作与生活环境影响(见识,这里面就包括了父母的影响)、自己所处的位置(起点,越高越好)、正确的方向(大方向的选择决不能出错,这个直接关乎后续努力的结果是事倍功半还是事半功倍)、行业规律(需要经验积累总结出来)、正确的做事方法(相关的职业思维)、进步的速度(薪资的线性增长与复利指数增长,关乎做事与成长效率)、人生的节奏(到哪座山就唱哪座山的歌,什么时候干什么事)、时机(某个时间点或时间段,需要培养敏锐的洞察力,时代让我们干什么就干什么)与运气(把握住运气的前提是用三倍的努力做好准备)等等因素。我们把它们统称为格局。  

 

仅仅是努力本身,也有学问。努力的重要性人尽皆知。如果我问:“你努力了吗?”几乎所有的人都会回答:“是的,我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但是,仅仅付出同普通人一样的努力,是很难取得成功的。不管这样的努力持续多久,这不过是做了理所当然的事情。只有付出非同寻常的“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才有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骄人的成绩。这个“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极为重要。上天不会亏待努力的人,但是,注意这个"但是"很重要,上天不会同情假勤奋的人。上帝喜欢"笨人",不喜欢聪明人。

 

世界上有两类人,一类人觉得自己本事越大,成就越高,对命运越有把控。这类人可能占了人口的80%以上,大部分人都是如此。他们之中,有极少数确实做到了他们想要成为的人,也得到了他们想得到的。当然还有一类人是笨人,他们一次只做一件事,不懂得投机取巧,以至于别人说他们是傻子。他们敬天爱人,相信举头三尺有神明会影响他们的运气,只有做好事才会抵消坏运气。

 

感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