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常见问题 企业专题
【知否】为什么说煤化工业很难实现废水零排放?
上传时间:2020-12-03 10:24:29
首先需要精确定义什么是“废水零排放”!生产废水不外排算零排放吗,那么生活污水外排呢?排放雨水算零排放吗?或者正常工况废水“不外排”,非正常工况下废水进入“暂存池”暂存,待系统恢复正常后处理算零排放吗?废水蒸发上天抑或以危险废物的形式贮存,算零排放吗?还有工程建设期和试车阶段的废水怎么办?

 

目前已经实施的零排放煤化工项目,不少在使用零排放概念的时候进行了偷换,例如大唐某项目以废水暂存在厂内污水池不外排作为废水零排放概念,神华榆林以正常工况不外排实施“零排放”,乌审某项目把污水全部变成废盐储存。


目前国家环保部评估中心可以接受的煤化工项目概念是污水“近零排放”,是:从项目建设到运营全周期内,正常工况下项目所有产生的生产废水、生活废水都得到最终可靠处理,产生混盐或分盐进行安全处置或回用,非正常工况下废水进入“暂存池”暂存,待系统恢复正常后处理


按照这个定义,对于一个现代煤化工项目,用水量十分可观,如一个40亿立方米煤制气项目,年用水量将在千万吨级,60万吨煤制烯烃年用水几百万吨。采用传统的技术手段排水量也十分惊人,能不能做到不仅是技术问题,还包括工程化问题、运营管理问题,但是最终都是成本效益问题。


对2010年前后投产的大唐多伦、神华直接液化、宁煤MTP三个煤化工项目,属于开始探索零排放技术的阶段,投产后没有立即达到设计目标,导致了污染事件,这是现今“零排放”还在被指责的直接原因。一句“没有零排放成果的工程实例”几乎在所有十三五规划的煤化工项目环评审查会上都会听到。


2014年前后投产的延长靖边煤化工(煤油共炼)、中煤乌审旗合成氨、兖矿100万吨间接液化项目属于借鉴了前三个项目的教训,在工艺技术上进行了调整,至少在开车短期内达到了零排放。


目前在建或者拟建的神华宁煤400万吨间接液化、北控煤制气、中海油大同煤制气项目则属于第三批,特点是选择了分盐技术路线,固废/危废产生量较小。在设计初始已经考虑了工程建设各阶段、各种工况下的废水去向。是最有希望达到安稳长满优“零排放”的现代煤化工项目。

那么,现代煤化工项目如果选址不幸选择了没有排污口,需要解决哪些废水零排放工程问题:

 

 

1、选择合适的工艺技术,减少用水量和排污量。实际上这才是从根本上解决零排放问题之道。例如楼上有谈到煤气化技术的,实际上从粉煤气化----水煤浆气化----碎煤加压气化,气化废水产生量逐步增加,处理难度逐步增大。在粉煤气化技术上SHELL废锅流程是最节水且排污量少的流程,但是投资最高,操作难度大。水煤浆气化由于可以利用一部分难以降解的污水进行磨煤制浆,因此也被列为环保型炉,但是水煤浆炉对煤种要求高,比氧耗高、能效低,不是谁都能用。鲁奇炉低温气化势必产生苯酚、氨等物,难以处理,建议引进鲁奇同步开发的气化水处理技术,但是投资方往往不愿意花这个小钱。同样的粉煤气化技术也有环保高低之分,排水量相差5倍左右,在选择技术的时候应一一明确。还有循环水节水技术已经成熟,在西北建煤化工项目都可以大量采用闭式循环水技术用于空分、热电站,如果工艺技术人员在选择循环水温度时,结合当地气象条件,可以大幅节水,而且减少循环水排污,实际上当地水价超过15元/方时,闭式循环的投资在两年内即可收回。例如比较一个60万吨煤制烯烃项目,如果采用节水技术,吨产品水耗可以降低到7~8吨,而不采用节水技术水耗可高出一倍左右,相应的零排放难度和成本都很大。以黄河水为例废盐产量1-2万吨/年。例如神华包头二期煤制烯烃项目不需要配套建设热电站,大型压缩机组全部采用电机驱动,电力全部来自外网,新鲜水用量和污水产生量都远远小于包头一期。
从零排放的角度选择技术有三个原则一、工艺路线尽可能短,越长的路线排污点越多;二、尽可能减少加热--冷却环节,能耗高循环水用量大;三、尽可能把污染物控制在工艺装置内回用或综合利用。


2、关于化工装置不可能不产生废水。煤化工气化、净化、甲醇合成或者费托合成、循环水和热电装置都产生各种污水,实际上从这些废水的处理彼此相互矛盾,这是导致煤化工废水难以选择处理技术的原因之一。例如高浓度有机废水需要采用厌氧处理法,但是这个工艺对油含量要求苛刻;膜浓缩排水,对膜污染严重,但是生化处理又收到高含盐的影响。因此从工艺排污源头做到清污分流,分别治理是非常重要的。在一个煤化工厂内,必须做到把生活水、生产废水、事故废水,生产废水中含盐废水、含油废水、含COD但不含盐的污水、既含COD又含盐。各种废水全部分开,分别送到污水处理场,选择不同技术进行处理。
一般先将特殊物质处理掉,例如碎煤气化废水中的酚氨去除,粉煤气化中的CN氧化,特殊工艺中的含硫废水脱硫,含油废水中的除油。
难度在于每一股废水都要分析各种工况下的产生量,污染物种类含量,排放规律,再找到对应的处理方法和合理可行的处理规模,这是非常困难的工作。非大型、经验丰富、有责任心的工程公司做不到。


3、如果做到了第二点,选择水处理技术不是一个难题。煤化工污水由于含盐(Na Ca K Mg Al 重金属 Cl- SO4 Si NH3等),最终处理目标是生成固态盐。无论大众化的生化处理、膜法、蒸发结晶法,还是针对废碱液、酚氨废水、费托合成水的独特处理,配套的污泥处理、VOCs收集处理技术,都可以找到理论依据、实际案例、成熟设备、系统工程。
无论选择混盐-----------

 

4、技术与成本选择中的统筹兼顾。如果设定目标是废水“零排放”,选择适当的流程比选择技术更为重要。最终产品要符合工业盐标准(GBT 5462-2003)和(GB/T 6009-2014,对各种杂质的限制十分苛刻。需要多种技术配合,还要从全流程设计每级的处理效率。生化技术去除COD,兼顾后续膜分离处理工序,要COD尽可能低,同时减少中和酸碱的投入量,防止结垢和污堵。在选择膜分离技术时,需要考虑蒸发结晶的要求,兼顾除硬排气。此外设备材料选择、投资和运营成本平衡,对技术方案的可行性有直接影响。
对于一个投资170亿煤制烯烃,或者投资300亿煤制气,或者投资550亿煤制油项目,环保投资占总投资的10%-15%是合理的,其中污水处理场投资占总投资的2~3%约3-4亿,因此无论五级膜浓缩,还是钛材蒸发结晶器,并非不可接受。


关于运营成本。神华集团做过一个非常有趣的分析:运煤还是运水

按照目前中国能源资源的禀赋条件,按照保障中国能源战略安全,中国非上煤化工不可的前提下,假设建在西北地区(例如鄂尔多斯)缺水、零排放,但是距离煤矿坑口近;还是建在东部沿海地区(例如黄骅港)有水、可排污,但是需要利用神华铁路运煤。


经过对项目全生命周期分析,在利用了神华集团铁路的运输成本优势下,煤制烯烃和煤制油西部比东部略有优势。


西部煤化工项目其产品吨烯烃或者油品会增加200-300元“零排放”成本。对于国际原油价格高于50美元、低廉煤价时代,即便是采用污水“零排放”煤化工项目仍然是有利可图,这也是为何2015年以来,数个煤化工项目在国家环保部待批的原因。

 

5、非正常工况。自从吉化松花江污染事件后,风险问题被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煤化工由于流程长、装置套数多、管理水平低等原因,非正常工况受到关注。


一般煤化工非正常工况定义,可能包括:试车期,装置低负荷和超负荷,装置事故,火灾爆炸事故,停车检修,还有特殊的工况-----污水处理场故障。
要求是设计对上述每一种工况,每一单元产生的污水量、频率、污染物特定进行分析。分类收集、贮存、处理。分别满足不同的规范要求,比如消防规范。
例如试车期,考虑管路冲洗试压、酸洗钝化,氧气管线脱脂处理等不同种类的排水能不能混合处理,需要分开贮存?循环水池可以作为临时储存和曝气池用,因此建设顺序和开车顺序要提前,回用水需要在脱盐水运行之前投用,减少脱盐水制备过程中污水排放。


进行这种分析的目的是减少暂存池的容积,降低投资。对于煤化工项目切忌图省事,建一个大池子暂存全部的污水。必须分类贮存,考虑所有暂存污水返回污水处理场处理。


其中的难点是1、输送管线腐蚀、堵塞、结垢;2、污水处理场生化系统故障后需要三个月左右的恢复运行,现在没有哪个项目可以贮存全厂三个月污水,只有停车。对于化工园区,最好是多个项目共用暂存池。

为什么零排放不成功:第一对污水排放量和污染物组份浓度估计不足,典型的案例是神华直接液化,在上海试验时忽略对其工艺产生的废水进行试验分析,只有依靠工艺物料平衡的计算数据,实际情况与理论计算相差甚远。例如国内某些模仿国外气化炉实际排水量是国外同种炉型的5·--10倍,气化水处理装置规模严重不足。


第二选择水处理技术时没有进行中试或者小试,或是试验时间不足。例如一些技术人员甚至不知道膜分离技术需要经过长时间试验验证,经过一周左右的试验就敢于宣布各种海水淡化膜、污水膜、振荡膜、高压膜,膜+臭氧氧化,都可以应用,安装完成三个月污堵结垢严重再撤回来。对菌种的选择完全没有概念,导致生化系统一开车就翘了。
第三错误相信水处理技术商、设备制造商的承诺。毋庸置疑,水处理技术鱼龙混杂,煤化工由于缺乏经验成为重灾区。例如某煤化工项目零排放技术改造了七八轮,前期不经过论证,盲目进行试验,大量不成熟的技术、设备都来玩儿了一把。

 

所以在选择技术的时候一定要做实验!做实验!做实验!这个是最近环保部在审批煤化工项目时的统一要求“零排放,先拿中试实验结果”。

 

如果您想更多了解废水处理方面的信息,

敬请咨询:苏州安川环保 一站式危废减量